yibo亿博体育APP下载

情系山川 德隆江河

信息來源:yibo亿博体育APP下载    發布時間:2019-08-27


獻給馬老
文|孫衛
水木清華育初心,綠水河畔曆崎嵚。
援外八載擔使命,瀾滄江岸展胸襟。

廣蓄斜井鑄鐵膽,小灣工程克世難。
景洪首創升船機,黃登高壩立雲端。

壩工科研探艱險,水電鴻業攀高岩。
足遍山川刻經綸,韻起江河譜詩篇。

輕虛務實求真理,虛懷若谷甘為梯。
技藝卓群名四海,德睿雙馨耀廣宇。

一生無悔報國情,七旬老翁志未泯。
立言再建兩高壩,如美古水寄丹心。 

(作者系瀾滄江公司總經理)
 


      “從那黃河走到長江,我們一生走遍四方,遼闊祖國萬裡河山,到處都是我們的家鄉,住着帳篷和土房,冒着山野的風霜,一旦修好了水庫大壩,我們就再換一個地方。前面是滾滾的江水,身旁是燈火輝煌。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戰鬥着奔向遠方。”

  到現在,77歲的馬洪琪還清楚地記得這首清華大學水利系系歌,他說,歌裡裝着他的一生……

  一份情懷 此生不渝

  1967年,告别了家鄉上海,馬洪琪帶着他的水電夢想隻身一人來到了雲南。有人問:“為何選擇落後偏遠的雲南?”他回答:“水利是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雲南有着豐富的水能資源,我是一個學習水利的學子,就應該和江河在一起。”那一年,他25歲。

  西部的雲南,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穿流而過,留下了豐富的水能資源,這對于馬洪琪來說是一片遼闊的天地,可當他躊躇滿志地來到雲南時,卻被分配到了由水電十四局負責建設的雲南邊境綠水河電站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一幹就是6年。

  那是一段摻雜着艱苦、考驗和無奈的歲月。盡管早已知道水電工作的艱辛,可綠水河惡劣的環境和艱苦的條件超出了馬洪琪的想象。6年裡,風鑽工、出渣工、木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水電站工地裡的所有工種被馬洪琪幹了個遍,可他卻從來不說苦,反而覺得自己幸運,因為至少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還能和自己所熱愛的山川江河在一起。隻是,心中那“報國無門”的無奈和苦悶讓他備受煎熬。

  艱難困苦容易磨掉一個人的意志,也最能考驗一個人的信念,馬洪琪屬于後者。那時,不讓學習專業知識,他就看《毛澤東文選》,看哲學書籍,因為他深知哲學對于水利科學的意義,馬洪琪默默積蓄着能量,從未放棄夢想。

  1972年,馬洪琪終于盼來了一個機會。

  綠水河水電站有一台1910年德國生産的西門子水輪發電機組,準備調到雲南曲靖富源縣支援農村的小水電建設,組織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馬洪琪。接到任務,馬洪琪立刻奔赴曲靖,随身攜帶的是滿滿一旅行袋的專業書籍。在那裡,他感受到了當地村民對電的渴望,心中積蓄多年的“報國”情懷瞬間迸發出來。他白天跑工地指導施工,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畫設計圖……2年後,電站建成投産,馬洪琪帶着當地政府授予的錦旗回到十四局,這面錦旗是對他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的肯定。

  馬洪琪的執着很快讓他迎來了新的任務和挑戰。

  1976年,馬洪琪被派往緬甸,随後又前往非洲喀麥隆參加了多個援外項目建設。8年光陰,讓馬洪琪迅速成長起來,也讓他成為團隊裡最年輕的技術專家。1984年,工程結束,馬洪琪回到祖國,這一次,他帶回來的是喀麥隆政府授予他的喀麥隆共和國勳章。

  再次踏上祖國的大地,看着這片魂牽夢繞的河山,馬洪琪才發現,這片江河在他心中的分量遠比自己認為的多得多,也重得多。他明白,此生再也無法與這裡的江河分開了。

  一次沖擊 厚積薄發

  改革開放讓中國電力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

  電力行業選擇雲南魯布革水電站作為對外開放的試點,引進世界銀行貸款并參照國際慣例對引水系統工程實行國際招标。

  中國水電向世界打開了大門,一湧而進的是先進的設備、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這是對當時勞動密集、設備簡陋的中國水電的一次強烈沖擊,更是對中國水電人的一次思想沖擊。

  從喀麥隆回國後,馬洪琪加入到魯布革水電站建設中,在那裡,他看到了中國水電與世界的差距:“當我們還在用手風鑽打眼爆破,用三角耙和撮箕出渣的時候,國外的隊伍早已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而機械化帶來的是高效的施工和過硬的質量。”這讓馬洪琪的内心無法平靜。

  為了解決魯布革大壩心牆土料含水量過高的問題,國内專家争論不休,世界銀行技術咨詢團的高級專家卻在考察魯布革時,無意中看到了公路邊坡開挖出來的土料,便笃定地說:“這就是最好的心牆土料。”當中國工程師還在抱怨土料裡碎石過多時,外國專家卻胸有成竹地說:“這樣的工程我們做過很多,這樣的土料我們也用過很多,沒有問題。”站在一旁的馬洪琪聽在耳裡、記在心裡,那一刻,他意識到,解決工程難題,除了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是何等重要。這批外國專家對馬洪琪的影響是巨大的,從那時起,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立志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流專家,要讓中國水電走向一流。

  經曆了“魯布革沖擊”和改革陣痛後的中國水電建設,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管理體制和開發機制。瀾滄江漫灣、廣州抽水蓄能、小浪底等一批百萬級電站相繼開工建設,馬洪琪先後參與到這些電站的建設中,足迹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大河。

  1989年,馬洪琪作為水電十四局總工程師,帶領十四局參加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這是當時世界最大也是中國建設的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在這裡,他們遇到了被外國專家稱為“死亡之谷”的斜井開挖。

  斜井開挖要穿過兩條斷層和蝕變帶,加上50度的斜坡和将近10米的開挖直徑,現場随時會塌方,危及生命,現有的施工方法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馬洪琪經過研究,提出采用新奧法原理,用噴混凝土和水壓錨杆快速支護的方案。

  為了消除工人們對“死亡之谷”的恐懼,馬洪琪來到作業面,坐在工人們身邊,為他們講奧法原理,給他們做技術交底。看到這位“不怕死”的領導,工人們慢慢樹立起信心。很快,這條外國人眼裡的“死亡之谷”,在一位中國工程師的帶領下,按期成功貫通。

  在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接下來的建設中,馬洪琪又帶領着團隊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獲得了國際合作公司的高度評價,中國地下工程施工技術終于走在了世界前列,而馬洪琪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一流專家。

  一條滄江 相伴餘生

  2001年,馬洪琪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當時正忙于小灣籌建的他說:“我願将畢生所學和全部精力都獻給小灣。”那時,馬洪琪已年近六旬,他可能不曾想到,往後餘生,他将會深深地和瀾滄江融在一起。

  80年代末,瀾滄江被列入十二大水電基地之一。此時的中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攀升,水電行業也進入了蓬勃發展期。1999年,為了實現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國家開始實施“西電東送”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瀾滄江作為南部通道的主要電源點開始進行梯級水電開發。這一年,馬洪琪成為小灣籌建處副主任,此後,成為瀾滄江公司總工程師。

  “在瀾滄江流域開發中,每一座電站的壩型都各不相同,這裡可謂是一個‘大壩博覽會’,我們的第一座電站就遇到了世界上最難的小灣高拱壩。”馬洪琪說。

  在小灣,馬洪琪帶領團隊挑戰了700米高邊坡開挖、壩基岩體開挖卸荷松弛、高拱壩混凝土溫控防裂、高地震帶烈度抗震安全……不僅破解了難題,還取得了諸多創新成果。這些經驗做法均被納入了相應規範的修編體系,為後續工程提供了借鑒。“世界最難”的小灣工程也成為推動世界水電技術進步的裡程碑,實現了世界拱壩向300米級的躍升,這不可不說是一個奇迹!

  馬洪琪說:“小灣的建設年年出難題,年年有故事。”多年的水電經驗讓馬洪琪有着解決複雜技術問題、工程問題的抗壓能力,他說,這是因為他的身後有一個龐大的團隊,他不是一個人在單打獨鬥。

  作為一個世界級水電工程的總工程師,馬洪琪願意并能夠聽取和接受各方的意見,他說:“我是一個決策者,面對難題我必須要多思、多看、多分析、多聽意見,才能最終拍闆決策。”

  在小灣水電站建設的十年間,瀾滄江流域水電開發的大幕緩緩開啟,馬洪琪也不斷在這個“大壩博覽會”的舞台上展現着自己卓越的才能。在世界第三的糯紮渡心牆堆石壩的建設中,他首次成功研發了“數字大壩”系統,成為世界大壩建設質量控制技術的重大創新成果;在中國最高的黃登碾壓混凝土壩建設中,他研發建設了一套施工質量智能控制及管理信息化系統,推動碾壓混凝土壩技術邁上新台階;在景洪水電站的大壩通航進程中,他帶領團隊發明了一種利用水能作為提升動力和安全保障的水力式升船機,為水力式升船機貼上了“中國标簽”……

  又是一個20年,馬洪琪把一生奉獻給了瀾滄江。他成為中國水電壩工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也讓中國水電引領了世界!

  2019年,馬洪琪獲得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可他卻說:“水電建設沒有個人冠軍,隻有團體冠軍。這項榮譽,是中國水電界的光榮。”現在,已經年過七旬的馬洪琪,最喜歡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們在一起,而他告誡他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将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位從大江大河裡成長起來的科學家,就這樣把他的初心和使命傳遞給了一代又一代水電人。

  當有人再問:“還會回上海嗎?”

  他說:“不回了,我的心已經離不開雲南了……”
http://itamilo.com http://bingyuanjun.com http://lhgkzypt.com
XML 地圖